中新社北京7月19日电 题:百年鼓岭故事如何启示当代跨文化交流?
——专访美国“鼓岭之友”召集人、鼓岭旅游文化研究协会高级顾问兼首席研究员穆言灵
中新社记者 张焕迪
鼓岭,一个承载着中美民间情谊的百年故事,正通过“鼓岭之友”项目焕发新的生机。美国“鼓岭之友”召集人、鼓岭旅游文化研究协会高级顾问兼首席研究员穆言灵,以家族三代与中国的深厚渊源为纽带,用历史照片和民间记忆搭建起跨越太平洋的文化桥梁。从飞虎队员的抗战情谊到普通民众的日常交往,这些鲜活的个体叙事深刻诠释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明互鉴智慧。
近日,穆言灵获颁第二届兰花奖友好使者奖,并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探讨百年鼓岭故事对当代跨文化交流的启示。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您的公公穆蔼仁先生作为飞虎队中尉支援中国抗战,战后又返回福建任教;丈夫穆彼得在福州出生;两个女儿分别取名“爱中”“爱华”。这种跨越三代的中国情结是如何形成的?
穆言灵:爱是件奇妙的事:有人说这是命中注定,也有人说它源于共同经历。对我而言,当与善良真诚之人相处时,自然容易心生喜爱;当你们能说同一种语言——不仅是言语相通,更是心灵共鸣——这份爱便自然滋长。
中新社记者:鼓岭外侨后裔普遍能说福州方言且保留着中国传统习俗。您认为,这种文化认同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自然形成的?这种现象对当今跨文化交流有何启示?
穆言灵:我发现,能说流利福州话的“鼓岭之友”均曾在福州生活过,这门语言伴随他们成长,成为身份认同的深刻烙印。就像“鼓岭之友”、柏龄威家族成员林恩(Len Billing),他20世纪20年代在福州长大,16岁离开中国,此后87年间未曾回到中国,但却一直能说福州方言。语言承载文化,掌握它对跨文化交流至关重要。
中新社记者:您发起的“鼓岭之友”项目已收集超1000件历史资料,您认为其中哪些故事或物件最能体现20世纪初鼓岭中外居民的共生共融?
穆言灵:我最珍视的照片记录了1904年时任美国驻福州总领事葛尔锡(Samuel Gracey)的寿宴。彼时殖民主义思潮盛行,但葛尔锡以友谊跨越隔阂,邀请80位鼓岭山居邻居共庆——无论是男人、女人还是小孩。
还有一张美国传教士比尔德与附近佛教寺院住持手牵手的黑白老照片。在美国,我们更多的是拍摄家庭成员之间的家庭照,但在这张照片中,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两个人在进行着密切交流。
由此可见,历史的碎片为我们拼凑出一个真理:我们共处的方式至关重要。
中新社记者:作为鼓岭文化研究者,您通过“鼓岭之友”等项目促成许多暖心互动。在中外民间交流中,您认为有哪些方法可以有效突破文化隔阂、建立深层信任?
穆言灵:共度时光是消除文化隔阂、建立信任的最佳途径,团队协作解决问题则是另一种方式。将五万名美国青年带到中国的“鼓岭之友”项目,正源于鼓岭故事的核心精神。我们要意识到,世界存在很多差异,但我们也有许多共同之处,要更多地去寻找相似、共通之处,而不是只看到彼此间的差异。
中新社记者:基于鼓岭经验,您认为中美在哪些领域可以进一步深化民间合作?
穆言灵:当前,众多全球性挑战亟需中国和美国科学家协作应对。医学研究者可联手攻克疾病疗法难题,相关领域专家可专攻解决水资源短缺与污染治理问题。现存难题繁多,关键在于觅得志同道合者。(完)
受访者简介:
穆言灵,美国“鼓岭之友”召集人、鼓岭旅游文化研究协会高级顾问兼首席研究员。她深入挖掘并收集大量鼓岭历史资料,累计整理图片200余张、文字资料10万余字,推动鼓岭文史研究及展馆双语建设,在美国创建了鼓岭英文网站,帮助寻找并联系曾在鼓岭生活过的外国友人及其后代。她长期在华从事文化教育相关工作,持续三十余年为徐州鹏程特殊教育学校筹集资金,并组织建设儿童神经反馈脑电波训练项目,同时还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为该校捐建了一座现代化教学大楼。于2018年获江苏省友谊奖;2019年获福州市荣誉市民称号;2024年获“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荣誉;2025年获第二届兰花奖友好使者奖。
yifangmianbiaoshizhunbeihaojiechu,yifangmianbaoyuanshizhongguozuailegoutongjiaoliu,yaoqiuzhongguo“zhudongyidian”,zaiguoqujigeyuezhong,meiguozhengfutongguogezhongqudaochuandizheyangdexinhao。ciqian,meiguoguofangbugaojiguanyuancheng,zhongguojunfanglingdao“duocijujuemeiguofangbuchangaositingyumeijuncanlianhuizhuximilisuotichudetonghuayaoqiu”。meiguoguofangbufubuchangkelin·kaerzaijieshoumeiguo《waijiaozhengce》zazhizhuanfangshi,shengchengzhongguozaizhongmeiguanxigaodujinzhangzhiji,jujiemeijundianhua,zhizaixiahumeijun。shangyue,meiguoguowuqingbulinkenzaiqiguojituan(G7)waichanghuishangyecheng,zhongguo“bixu”biaoxianchujixuyumeiguojiechudeyiyuan。一(yi)方(fang)面(mian)表(biao)示(shi)准(zhun)备(bei)好(hao)接(jie)触(chu),(,)一(yi)方(fang)面(mian)抱(bao)怨(yuan)是(shi)中(zhong)国(guo)阻(zu)碍(ai)了(le)沟(gou)通(tong)交(jiao)流(liu),(,)要(yao)求(qiu)中(zhong)国(guo)“(“)主(zhu)动(dong)一(yi)点(dian)”(”),(,)在(zai)过(guo)去(qu)几(ji)个(ge)月(yue)中(zhong),(,)美(mei)国(guo)政(zheng)府(fu)通(tong)过(guo)各(ge)种(zhong)渠(qu)道(dao)传(chuan)递(di)这(zhe)样(yang)的(de)信(xin)号(hao)。(。)此(ci)前(qian),(,)美(mei)国(guo)国(guo)防(fang)部(bu)高(gao)级(ji)官(guan)员(yuan)称(cheng),(,)中(zhong)国(guo)军(jun)方(fang)领(ling)导(dao)“(“)多(duo)次(ci)拒(ju)绝(jue)美(mei)国(guo)防(fang)部(bu)长(chang)奥(ao)斯(si)汀(ting)与(yu)美(mei)军(jun)参(can)联(lian)会(hui)主(zhu)席(xi)米(mi)利(li)所(suo)提(ti)出(chu)的(de)通(tong)话(hua)要(yao)求(qiu)”(”)。(。)美(mei)国(guo)国(guo)防(fang)部(bu)副(fu)部(bu)长(chang)科(ke)林(lin)·(·)卡(ka)尔(er)在(zai)接(jie)受(shou)美(mei)国(guo)《(《)外(wai)交(jiao)政(zheng)策(ce)》(》)杂(za)志(zhi)专(zhuan)访(fang)时(shi),(,)声(sheng)称(cheng)中(zhong)国(guo)在(zai)中(zhong)美(mei)关(guan)系(xi)高(gao)度(du)紧(jin)张(zhang)之(zhi)际(ji),(,)拒(ju)接(jie)美(mei)军(jun)电(dian)话(hua),(,)旨(zhi)在(zai)吓(xia)唬(hu)美(mei)军(jun)。(。)上(shang)月(yue),(,)美(mei)国(guo)国(guo)务(wu)卿(qing)布(bu)林(lin)肯(ken)在(zai)七(qi)国(guo)集(ji)团(tuan)((()G(G)7(7))())外(wai)长(chang)会(hui)上(shang)也(ye)称(cheng),(,)中(zhong)国(guo)“(“)必(bi)须(xu)”(”)表(biao)现(xian)出(chu)继(ji)续(xu)与(yu)美(mei)国(guo)接(jie)触(chu)的(de)意(yi)愿(yuan)。(。)
丽江古城没人去了?民宿老板:“五一”前三天都住满了
新华社记者在《一个国家的起飞 : 中国商用飞机的生死突围》一书中写到这样一个细节:在ARJ21的总装现场,只要吴光辉出现,任何问题都可以报到他那里。就连一名普通的装配工人都知道,吴光辉从来都不会把问题推给别人,有情况找他,“是最快速而有效地解决问题的途径”。